欢迎光临~耐锢数字化智能软件技术(广东)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语言选择:繁體中文
您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AGV知识

如何将托盘机器人应用到蛋制品行业中?

发布时间:2025-07-28 10:58:06

         将托盘机器人应用于蛋制品行业,需结合行业特性(如冷链需求、易碎品管理、高卫生标准等),通过场景化部署、技术适配、流程优化实现全流程自动化。以下是具体应用方案及实施路径:

一、核心应用场景与解决方案

1. 冷链仓储:无人化搬运与精准温控

  • 痛点:人工频繁进出冷库易冻伤,且冷库门长时间开启导致温度波动,影响蛋品质量(如裂纹率上升)。

  • 解决方案

    • 耐低温机器人:选用支持-25℃至常温运行的机器人(如捷象灵越JE-EU-600ES),配备加热模块防止电池性能衰减,采用防冷凝涂层避免传感器失灵。

    • 动态温控路径:集成智能温控系统,机器人根据托盘内鸡蛋温度自动调整运输速度(如高温蛋优先运送至预冷区),确保出库蛋品中心温度均匀性≤0.5℃。

    • 冷库门联动控制:机器人与冷库门、自动门系统集成,通过红外感应或UWB定位实现“到门即开、离门即关”,将冷库门开启时间缩短至3秒内,减少冷量流失。

  • 效益

    • 人工进入冷库频次降低80%,冻伤事故率为0。

    • 冷库能耗降低15%,蛋品裂纹率从0.5%降至0.1%。

2. 产线末端:自动接驳与柔性生产

  • 痛点:蛋品从清洗、分级、装托到仓储需多次人工搬运,劳动强度大且易出错。

  • 解决方案

    • 视觉导航接驳:在产线末端部署3D摄像头+激光SLAM导航的AMR机器人(如塔斯克AMR),通过视觉识别托盘位置,自动承接成品托盘并运送至暂存区或自动化立体仓库。

    • 多规格托盘兼容:机器人配备快速换型模块(如可调节货叉间距),支持蜂窝托盘、塑料托盘、纸托盘等不同规格,适配普通鸡蛋、富硒蛋、功能蛋等多品种生产。

    • 在线质量检测:在搬运路径中设置机器视觉检测工位,机器人将托盘运送至高速摄像头下方,AI算法实时筛查裂纹、污渍等缺陷蛋,不良品自动分流至返工区。

  • 效益

    • 减少人工搬运环节90%,搬运效率从人工每小时20托提升至机器人80托。

    • 入库蛋品合格率提升至99.8%,年节约损耗成本超200万元。

    • image.png

3. 跨楼层运输:立体空间高效利用

  • 痛点:多层厂房中,人工或传统叉车跨楼层运输效率低,且易因震动导致蛋品破损。

  • 解决方案

    • 激光SLAM导航+提升机集成:使用支持激光导航的AMR机器人,通过自动门、提升机等设备实现跨楼层运输(如从产线二楼至一楼冷库)。

    • 防震运输设计:机器人配备空气弹簧悬挂系统,吸收垂直方向震动;采用低速爬坡模式(速度≤0.5m/s),减少水平方向惯性力。

    • 调度系统优化:通过RCS(机器人调度系统)动态规划路径,避免多机器人交叉拥堵,运输时间从人工15分钟缩短至机器人3分钟。

  • 效益

    • 跨楼层运输效率提升5倍,蛋品破损率降低40%。

    • 厂房空间利用率提高30%(通过立体仓储减少平面占地面积)。

4. 出库分拣:智能订单履行与数据追溯

  • 痛点:订单分拣依赖人工,易出错且效率低;客户投诉时难以快速定位问题环节。

  • 解决方案

    • RFID托盘+数据中台:使用内置RFID的智能托盘(如普拉托科技产品),实时记录蛋品批次、生产日期、入库时间等信息。

    • 机器人分拣系统:根据订单需求,机器人自动将托盘从仓储区运送至分拣工位,配合自动贴标机、打码机完成订单包装。

    • 全流程追溯:通过工业物联网(IIoT)技术,将托盘数据与MES(制造执行系统)、WMS(仓储管理系统)同步,客户扫码即可查看蛋品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全流程信息(包括饲料来源、检测报告、运输温度曲线)。

  • 效益

    • 订单分拣准确率提升至99.9%,分拣效率从人工每小时100单提升至机器人400单。

    • 客户投诉处理时间从72小时缩短至2小时,复购率提升15%。

    • 微信截图_20250226165019.png

二、技术适配与设备选型

1. 机器人类型选择


机器人类型适用场景核心参数
潜伏式AMR产线末端接驳、平面运输负载500-1500kg,速度0.8-1.5m/s,支持激光/视觉导航,适应动态环境。
叉车式AGV跨楼层运输、立体仓库负载1-3吨,支持堆高3-10米,配备防震悬挂系统,适应窄通道作业。
冷链专用AMR冷库内搬运耐低温-25℃,配备加热电池与防冷凝涂层,支持湿滑地面行驶。
复合机器人在线检测与分拣集成机械臂+视觉系统,可完成蛋品抓取、检测、贴标等复合动作。


2. 关键技术集成

  • 导航技术:激光SLAM(适应动态环境)+视觉导航(高精度定位托盘)。

  • 传感器技术:压力传感器(防倾斜)、温湿度传感器(冷链监控)、3D摄像头(缺陷检测)。

  • 通信技术:5G/Wi-Fi 6(实时数据传输)+UWB定位(亚米级精度)。

  • AI算法:深度学习(裂纹识别)+强化学习(路径优化)。

三、实施路径与风险控制

1. 分阶段实施策略


阶段目标关键动作
试点期验证技术可行性,降低投资风险选择1个冷库或1条产线试点,部署2-5台机器人,运行3-6个月收集数据。
推广期扩大应用范围,优化流程根据试点结果调整设备参数,在全厂部署20-50台机器人,集成MES/WMS系统。
成熟期实现全流程自动化,构建智能工厂引入数字孪生技术,建立虚拟工厂模型,通过仿真优化生产与物流流程。


2. 风险控制措施


风险类型应对策略
技术风险选择支持冗余设计的机器人(如双电池备份),建立2小时快速维修响应机制。
数据安全风险采用边缘计算+区块链技术,实现数据本地化存储与加密传输,设置分级访问权限。
人员抵触风险开展“机器人操作员”认证培训,将员工从重复劳动转向设备维护、数据分析等高价值岗位。
投资回报风险采用“租赁+分成”模式降低初期投入,优先在痛点最突出的环节(如冷库)试点。


四、行业案例参考

案例:某大型蛋品企业实践

  • 痛点:冷库人工成本高、蛋品破损率0.8%、订单交付周期72小时。

  • 解决方案

    • 部署20台耐低温托盘机器人、1套RCS调度系统、5000个智能托盘。

    • 实现冷库无人化搬运、产线末端自动接驳、跨楼层智能运输。

  • 效益

    • 冷库人工成本降低70%,冻伤事故率为0。

    • 蛋品破损率从0.8%降至0.1%,年节约损耗成本超300万元。

    • 订单交付周期从72小时缩短至24小时,客户满意度提升30%。
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
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