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GV(自动导引车)通宵作业的安全保障措施需覆盖环境感知、设备防护、系统控制、人员管理四大维度,通过技术手段与管理制度的双重保障,确保夜间无人值守场景下的零事故运行。以下是具体措施:
多模态传感器融合
激光雷达:360°扫描周围环境,构建实时三维地图,检测5-50米内障碍物,精度±2cm。
3D视觉摄像头:识别货物形状、颜色及动态物体(如人员走动),支持夜间红外补光,确保低光环境下的图像清晰度。
超声波传感器:检测近距离(0.1-5米)障碍物,作为激光雷达的补充,避免盲区。
碰撞条:AGV外壳安装柔性缓冲条,接触障碍物时触发紧急制动,防止硬性碰撞。
动态避障算法
速度障碍法(VO):根据障碍物运动轨迹预测碰撞风险,提前调整AGV速度或方向。
模型预测控制(MPC):结合AGV动力学模型,规划未来3-5秒内的最优路径,规避动态障碍。
紧急制动距离:AGV以最高速度行驶时,制动距离≤1米,确保突发情况下的安全停机。
机械安全设计
防倾覆结构:AGV底盘采用低重心设计,货叉升降时自动计算重心偏移量,超限即停止动作。
货叉防护:货叉末端安装压力传感器,接触货物时自动调节夹紧力,防止货物滑落或损坏。
急停按钮:AGV顶部、侧面设置显眼急停按钮,支持手动触发,3秒内切断动力。
电气安全保护
过载保护:电机驱动器内置电流监测,超载时自动降速或停机,防止电机烧毁。
漏电检测:电池组与车体间安装绝缘监测模块,漏电电流>10mA时触发报警并断电。
防火设计:电池舱采用防火材料封装,配备温度传感器与自动灭火装置(如气溶胶灭火器)。
电子围栏技术
虚拟边界:通过激光雷达或UWB(超宽带)定位,在仓库内划分AGV行驶区域,超区即停机并报警。
速度限制:根据区域风险等级(如货架区、通道口)动态调整AGV速度,最高限速≤1.5m/s。
权限管理:仅允许授权AGV进入特定区域,防止未授权设备干扰作业。
多车协同调度
冲突预测:调度系统实时监测AGV位置、速度与任务状态,提前10秒预测潜在碰撞,调整路径或让AGV等待。
优先级队列:为紧急任务(如加急订单)的AGV设置最高优先级,其他AGV主动避让。
死锁避免:采用“等待-重路由”策略,当AGV因路径冲突停滞时,系统自动规划新路径。
远程监控与干预
中控大屏:实时显示AGV位置、电量、任务进度及异常报警,支持历史数据回放。
手机APP:管理人员可通过APP远程查看AGV状态,手动调整任务或触发急停。
自动诊断:AGV定期自检(如电池健康度、传感器精度),异常时自动上报并暂停作业。
人员定位与预警
UWB标签:工作人员佩戴UWB定位标签,AGV通过接收标签信号识别人员位置,保持安全距离(如≥1米)。
声光报警:当AGV检测到人员进入危险区域(如货叉下方)时,立即发出警报并减速。
培训与认证:所有夜间作业人员需通过AGV安全操作培训,掌握急停按钮使用、避让规则等技能。
作业区域隔离
物理隔离:在AGV行驶路径周围设置护栏或警示线,防止人员误入。
门禁系统:仓库出入口安装人脸识别门禁,仅允许授权人员进入夜间作业区。
照明优化:在AGV行驶路线、货架区安装低功耗LED照明,确保人员可视距离≥5米。

故障分类与响应
一级故障(如碰撞、火灾):AGV立即停机,触发声光报警,通知管理人员到场处理。
二级故障(如传感器失效、路径冲突):AGV暂停任务,自动切换至备用传感器或路径,继续作业。
三级故障(如电量低、网络中断):AGV返回充电站或等待区,等待人工干预。
备用系统设计
双电源备份:AGV配备主电池与备用电池,主电池故障时自动切换至备用电源,支持10分钟应急行驶。
离线模式:网络中断时,AGV基于本地地图与任务列表继续作业,网络恢复后同步数据。
手动驾驶:通过遥控器或车载控制面板,可临时切换至手动模式,由人员驾驶AGV完成紧急任务。
某电商仓项目:引入AGV后,夜间作业事故率从每月2起降至0,具体措施包括:
货架区安装倾斜传感器,当AGV靠近时检测货架稳定性,避免碰撞倾倒;
调度系统设置“安全缓冲区”,AGV在货架间行驶时自动降速至0.5m/s;
每月进行1次消防演练,模拟电池起火场景,验证自动灭火装置有效性。
黑灯工地应用:AGV与智能施工电梯协同夜间搬运物料,安全措施包括:
施工电梯搭载AI摄像头,识别AGV位置后自动开门,避免夹伤;
工地周围设置电子围栏,AGV超区即停机并通知管理人员;
人员进入作业区需佩戴安全帽与UWB标签,AGV检测到未授权人员时立即停止。
AGV的通宵作业安全,本质是“技术可靠性”与“管理规范性”的双重保障。通过传感器融合、智能调度、人员定位等技术的深度应用,结合严格的培训与应急机制,AGV已能在无人值守场景下实现“零事故、高效率”的稳定运行。未来,随着5G、AI等技术的进一步融合,AGV的安全保障体系将更加智能化,为工业4.0时代的全天候生产提供坚实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