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避免AGV避障区域出现工人和货物阻塞情况,需从空间规划、动态感知、智能调度、人员管理、货物管理五个维度构建系统性解决方案,结合技术手段与管理策略,实现“人-机-物”的高效协同。以下是具体措施:
划分功能区域
AGV专用通道:设置独立于人员行走的AGV行驶路径(如架空轨道、地下通道),或通过地面标识(如颜色、灯光)明确区分人行区和AGV区。
缓冲区设计:在AGV路径交汇点(如十字路口、转弯处)设置缓冲区,预留足够空间供AGV减速或避让,避免因空间不足导致阻塞。
货物存放区隔离:将货物暂存区与AGV行驶路径保持安全距离(如≥1米),或采用立体仓库、自动货架减少地面货物堆积。
动态路径调整
实时地图更新:通过SLAM(同步定位与建图)技术,结合激光雷达、摄像头等传感器,动态更新工厂地图,标记临时障碍物(如工人、货物)位置。
多路径规划:为AGV预设多条备选路径,当主路径被阻塞时,系统自动切换至次优路径,避免单点阻塞导致全局瘫痪。
多传感器融合检测
激光雷达检测障碍物距离和形状,视觉识别判断障碍物类型(如工人、货物、墙壁)。
示例:当视觉识别到工人时,系统标记其为“动态障碍物”,并预测其运动方向(如行走、停留),提前调整AGV路径。
激光雷达+视觉识别:
超声波传感器补充:在AGV底部或侧面安装超声波传感器,检测低矮障碍物(如脚踏板、工具箱),避免因盲区导致阻塞。
人员定位与行为分析
UWB/RFID定位:为工人佩戴定位标签(如UWB手环),实时追踪其位置和移动轨迹。
行为预测算法:基于历史数据训练模型(如LSTM神经网络),预测工人未来位置(如“3秒后将到达AGV路径”),提前触发避障或减速。
货物状态监测
重量传感器:在货物托盘底部安装重量传感器,检测货物是否超重或倾斜(可能导致AGV无法搬运或阻塞路径)。
RFID标签:为货物贴附RFID标签,AGV通过读写器读取货物信息(如尺寸、重量、目的地),动态调整搬运策略(如绕行大型货物)。
中央调度系统(RCS)
全局路径规划:RCS根据订单需求、AGV状态、障碍物位置,实时分配任务并规划路径,避免多台AGV在狭窄区域交汇。
优先级管理:为紧急任务(如生产线补料)设置高优先级,AGV可临时占用低优先级路径(如非高峰时段的通道),减少阻塞等待时间。
速度协同控制
动态限速:当AGV检测到前方有工人或货物时,自动降速至安全速度(如0.5m/s),避免急刹导致后续AGV追尾。
车队协同:多台AGV通过V2V(车与车通信)共享位置和速度信息,保持安全距离(如≥1米),防止“连锁阻塞”。
任务重分配机制
阻塞超时处理:若AGV因阻塞停滞超过设定时间(如30秒),RCS自动将任务转移至其他空闲AGV,避免资源浪费。
路径热力图:统计历史阻塞高发区域(如仓库出入口、分拣区),优化任务分配策略(如减少高峰时段在该区域的调度)。
安全培训与考核
操作规范培训:教导工人正确使用AGV区域(如避免在路径上停留、搬运货物时远离AGV)。
应急演练:定期模拟阻塞场景(如货物倾倒、工人跌倒),训练工人快速响应(如按下急停按钮、引导AGV绕行)。
可视化引导系统
地面投影/LED灯带:在AGV路径上投影动态箭头或灯光,引导工人避开行驶区域。
AR眼镜辅助:为工人配备AR眼镜,实时显示AGV位置和预估到达时间,提醒其提前避让。
权限分级管理
区域访问控制:通过门禁系统限制非授权人员进入AGV运行区(如仅允许操作员、维护人员进入)。
速度限制:为工人佩戴的定位标签设置速度阈值(如≤1.5m/s),超速时触发警报并通知管理员。
货物标准化包装
统一尺寸托盘:使用标准托盘(如1200mm×1000mm)存放货物,便于AGV抓取和搬运,减少因货物不规则导致的阻塞。
防倾倒设计:在托盘边缘安装防滑条或围栏,防止货物在搬运过程中滑落阻塞路径。
自动化仓储系统
立体仓库:采用堆垛机、穿梭车等设备实现货物立体存储,减少地面货物堆积。
自动分拣系统:通过输送带、滑槽等设备将货物自动分拣至指定区域,避免人工搬运导致的路径阻塞。
库存动态监控
WMS系统集成:将仓库管理系统(WMS)与AGV调度系统对接,实时监控货物库存和位置。
预警机制:当某区域货物堆积超过阈值(如80%容量)时,系统自动触发清理任务(如调度AGV搬运或通知人工处理)。
远程监控与干预
监控中心:设置中央监控室,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数据实时查看AGV运行状态,发现阻塞时远程调整路径或调度人员处理。
手动控制模式:在紧急情况下(如AGV被完全包围),操作员可通过遥控器或平板手动控制AGV移动,快速恢复通行。
自动清障机器人
小型AGV清障:部署专用清障机器人(如配备机械臂的AGV),自动移除路径上的小型障碍物(如工具、包装箱)。
与主AGV协同:清障机器人与主AGV通过通信协议联动,主AGV发现阻塞时召唤清障机器人处理。
阻塞事件分析
数据记录:记录每次阻塞事件的时间、位置、原因(如工人误入、货物倾倒),生成阻塞热力图。
根因分析:通过5Why分析法(如“为什么货物会倾倒?→托盘未固定→包装不规范”)找出根本原因,制定改进措施。
算法迭代
强化学习优化:基于历史阻塞数据训练强化学习模型(如DQN),优化避障策略(如更早减速、更平滑绕行)。
仿真测试验证:在仿真平台中模拟新算法效果,确保其在实际场景中能减少阻塞发生率和恢复时间。
场景:AGV在狭窄通道中运输发动机零部件,工人频繁穿行搬运工具,货物暂存区靠近路径导致阻塞。
优化措施:
空间规划:将工具存放区移至通道外侧,设置AGV专用通道并安装防护栏。
动态感知:部署激光雷达+视觉识别系统,结合UWB定位工人位置,预测其运动方向。
智能调度:RCS根据工人位置动态调整AGV路径,设置优先级任务(如紧急补料)优先通行。
人员管理:为工人配备AR眼镜,实时显示AGV位置,培训其避开行驶区域。
效果:
阻塞事件减少80%,AGV运行效率提升35%。
工人对AGV的信任度提高,接受度从70%增至98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