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冷链物流中,AGV(自动导引车)通过温度全程监控技术,结合耐低温设计、多模态导航及智能调度系统,实现了生鲜货物“不脱冷”的高效运输,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:
高精度传感器部署
AGV搭载耐低温温湿度传感器,实时采集环境数据,精度达±0.5℃,确保生鲜货物始终处于设定温区(如冷冻库-25℃至-18℃、冷藏库0℃至4℃)。传感器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,形成全链路温度记录。
分区控温与动态调节
系统支持多温区独立管理,针对不同生鲜品类(如肉类、果蔬)设置差异化温度阈值。当检测到温度异常时,AGV自动暂停任务,并联动制冷设备调整环境,同时向管理人员发送警报,确保问题及时处理。
历史数据追溯与合规性
结合RFID或二维码技术,每件生鲜货物被赋予唯一“数字身份”,系统自动记录其批次、效期、温区流转信息。出库时生成电子追溯单,支持监管部门或客户调取全程数据,满足GSP、FDA等合规要求。
电池与材料优化
耐寒锂电池:采用军工级耐寒组件,确保在-30℃环境下稳定续航,支持两小时无线快充及峰谷时段智能补能。
防冷凝结构:关键部件(如激光雷达、摄像头)配备防雾化、防结霜装置,传感器模块加装加热装置,避免镜面结霜影响导航精度。
金属/塑料材质:使用防低温脆化材料,避免设备因冷胀冷缩失效,延长使用寿命。
多模态导航技术
激光SLAM+视觉识别+北斗定位:结合三种导航方式,适应冷库复杂布局(如结冰地面、雾气环境)。
动态路径规划:通过AI算法实时优化路径,避开结冰区域或临时障碍物,确保运输安全。例如,粤十AGV可模拟人工分拣经验,自主调整行驶速度(如颠簸路段降速30%)。

WMS与AGV无缝对接
仓储管理系统(WMS)将订单拆解为具体任务(如拣货、补货、转运),通过API发送至AGV控制系统。AGV实时反馈位置、电量、任务进度等信息,实现“货到人”模式,减少人员移动,提高分拣效率。
波次任务优化
系统采用动态聚类算法,根据订单商品位置、温层、SKU关联性等维度合并订单,减少AGV空驶里程。例如,生鲜类高时效订单会被优先调度至AGV执行,同时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3D可视化冷库模型,预测潜在瓶颈。
多AGV协同与资源调度
在业务高峰期(如生鲜电商“双11”),系统支持按需扩展AGV数量,通过边缘计算实现群协同作业,响应延迟降至毫秒级。例如,深圳港智慧冷链服务平台集成AGV与WMS后,订单处理时间缩短至原来的1/3,整体运营成本降低25%。
医药冷链:疫苗运输的温控保障
某医药企业通过部署易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,实现从冷库到配送车辆的温控无缝衔接。AGV在-25℃环境中稳定运行,结合TMS运输管理系统,全程温度波动控制在±1℃以内,客户满意度显著提升。
生鲜电商:跨温区转运的效率突破
在生鲜电商仓库中,AGV实现冷冻库、冷藏库和常温区之间的无缝衔接。通过RFID扫描实时更新库存数据,配合WMS优化货位分配,库内空间利用率提升40%,订单错误率低于0.1%。
跨境冷链:海运集装箱的温湿度监测
针对海运航程长、通信信号受限的特点,AGV集成USB型温湿度记录仪,支持8/26/258万条数据存储,并通过LoRa无线通信技术实时传输数据。即使信号中断,设备也会自动缓存数据,待通信恢复后同步至云端,确保全程温度可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