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能源电池车间中,AGV(自动导引车)的防腐蚀设计需针对特殊环境进行系统性适配,涵盖材料选择、结构设计、电气防护及运维管理四大核心维度,具体方案如下:
车身主体材料
不锈钢或专用喷涂钢板:优先选用316L不锈钢(含钼元素,耐氯离子腐蚀)或经三防涂层(防潮、防盐雾、防霉)处理的碳钢,避免普通钢材在电解液泄漏或高湿环境中锈蚀。
接触货物部位:采用一次性包覆材料(如可拆卸聚乙烯垫板),防止电解液直接腐蚀金属部件,同时降低交叉污染风险。
防护涂层技术
涂层类型:应用氟碳涂料(PVDF)或环氧富锌底漆+聚氨酯面漆的复合涂层,耐酸碱、耐盐雾性能需达到ISO 9227标准中的中性盐雾试验480小时无锈蚀要求。
涂层工艺:采用静电喷涂或电泳涂装,确保涂层厚度均匀(≥80μm),无针孔缺陷,避免腐蚀介质渗透。
密封性设计
外壳防护等级:电气控制柜、电池舱等关键部位需达到IP65防护等级,防止电解液喷溅或水汽侵入。
接缝处理:车身接缝采用激光焊接或硅胶密封条,最大接缝宽度≤0.5mm,避免腐蚀性气体或液体积聚。
模块化设计
快速更换组件:将传感器、电机等易损件设计为独立模块,通过快插接口连接,便于在腐蚀环境中快速维修或更换,减少停机时间。
倾斜传感器与防泄漏围挡:若AGV用于搬运液态电池原料,需配备倾斜传感器(触发阈值≤5°)和耐腐蚀橡胶围挡(高度≥100mm),防止液体泄漏损坏电气系统。
防爆设计
电气元件选型:电机、电缆、开关等需符合ATEX或IECEx防爆标准,采用本安型电路设计(即使故障也不会产生火花)。
静电防护:车身整体设计保证电位一致性,避免局部电荷积聚;轮胎选用导电橡胶(表面电阻≤10⁶Ω),防止静电引发火灾。
绝缘与耐压测试
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:按照IEC 60664-1标准,确保带电部件与金属外壳之间的间距≥8mm(24V系统),防止电化学腐蚀导致短路。
定期耐压测试:每季度进行一次500V DC耐压测试,持续1分钟无击穿现象,确保绝缘性能稳定。
环境监测系统
气体传感器:在车间内布置VOC传感器,实时监测电解液蒸汽浓度,当超过安全阈值(如5ppm)时,自动触发AGV停机并联动排风系统。
温湿度监控:通过车载传感器监测环境温湿度(温度范围-10℃~50℃,湿度≤80%),避免高温高湿加速金属腐蚀。
预防性维护计划
清洁周期:每日用中性清洁剂擦拭车身,每周检查涂层完整性,每月更换腐蚀性环境下的润滑脂(如锂基润滑脂)。
备件库存管理:储备关键防腐蚀部件(如密封条、涂层修复剂),确保故障后2小时内恢复运行。
场景:某锂电池车间使用AGV搬运电解液原料,环境湿度长期≥75%,电解液泄漏风险高。
方案:
车身采用316L不锈钢+PVDF涂层,接触部位包覆聚乙烯垫板;
电气柜达到IP67防护等级,配备防爆电机和静电导出装置;
每日清洁并检查涂层,每月更换密封条。
效果:AGV连续运行18个月无腐蚀故障,维护成本降低4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