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态路径规划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及技术支撑如下:
分层规划策略
全局路径规划:使用Dijkstra、A算法或其动态变种(如D Lite)在已知地图上生成宏观路径。例如,AGV通过A*算法规划从仓库入口到货架的全局路径,结合“时间成本因子”动态避开拥堵区域。
局部路径规划:当检测到临时障碍物(如掉落的货物)时,局部规划器(如TEB、DWA或快速重规划的RRT变种)介入,生成短期避障路径。例如,RRT*算法通过随机采样扩展路径树,动态调整以避开障碍物。
动态调整与优化
增量式更新:D* Lite算法在环境变化时仅更新受影响路径段,而非全局重算,显著提升响应速度。例如,AGV在行驶中遇到动态障碍物时,D* Lite可快速生成新路径。
多目标优化:考虑时间、能耗、安全性等多维度目标,平衡效率与成本。例如,自动驾驶车辆通过动态规划同时优化路径长度和燃油消耗。
环境感知与预测
传感器融合:结合激光雷达、摄像头、超声波等传感器数据,构建实时环境模型。例如,AGV通过激光雷达检测障碍物位置,摄像头识别障碍物类型(如行人、车辆)。
行为预测: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观测,预测其他动态障碍物的未来行为。例如,自动驾驶汽车预测行人可能横穿马路的时间,提前调整路径。
自适应控制策略
动态参数调整:根据环境变化(如道路拥堵、天气条件)动态调整算法参数。例如,在雨天降低AGV的行驶速度,增加安全距离。
故障恢复机制:构建故障检测与恢复机制,确保路径规划在异常情况下迅速恢复。例如,AGV在传感器故障时切换至备用传感器或降级运行模式。

算法理论
图论与搜索算法:Dijkstra、A*等算法通过图搜索实现路径优化,适用于静态或变化缓慢的环境。
采样与优化算法:RRT、遗传算法等通过随机采样或进化机制处理高维空间和复杂约束。例如,RRT在自动驾驶中用于规划车辆运动学可行的路径。
强化学习:通过智能体与环境交互学习最优策略,适应动态环境。例如,深度强化学习在动态路径规划任务中已展现出超过90%的路径成功率。
传感器技术
激光雷达:提供高精度环境感知,适用于动态障碍物检测。例如,AGV通过激光雷达实时扫描周围环境,生成点云数据用于路径规划。
摄像头:识别环境中的语义信息(如交通标志、行人),支持更符合场景的决策。例如,自动驾驶汽车通过摄像头识别红绿灯状态,调整行驶速度。
多传感器融合:结合激光雷达、摄像头、IMU等数据,提高环境感知的准确性和鲁棒性。例如,AGV通过卡尔曼滤波融合多传感器数据,过滤噪声干扰。
计算与通信技术
边缘计算:在本地进行实时数据处理和决策,减少数据传输延迟。例如,AGV通过边缘计算节点快速处理传感器数据,生成局部避障路径。
5G/Wi-Fi 6:提供低延迟、高带宽的通信网络,支持多AGV协同和实时数据共享。例如,5G网络实现AGV与调度系统之间的毫秒级通信,确保任务分配的实时性。
云计算:利用云平台的分布式计算能力,处理大规模动态路径规划任务。例如,物流中心通过云计算平台优化数百台AGV的调度和路径规划。
模型与仿真技术
数字孪生:构建虚拟环境模型,模拟动态路径规划效果,优化算法参数。例如,工厂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AGV运行场景,测试不同路径规划算法的性能。
仿真实验:通过仿真平台验证算法在实际场景中的性能,降低测试成本。例如,自动驾驶公司通过CARLA仿真平台测试动态路径规划算法在复杂交通场景中的表现。